人类很早就知道采用措施来防止腐蚀对材料危害。近年在我国湖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用剑,表明2000多年前古人已掌握用铬酸盐进行金属表面防腐蚀。我国汉朝前就开始使用“大漆”,至今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防腐涂料,称之为“中国漆”,许多出土的漆器历经数千年光泽不减。
世界上,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16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金属氧化是因为和空气中氧气化合的结果;1830年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物质和电流对应关系的法拉第定律,成为腐蚀量化计算基础;1840年左右,英国、法国相继批准热镀锌保护钢板的专利……。
但是,现代腐蚀理论发展时间不长,如果以1920年左右英国科学家伊文思和他学生的工作(腐蚀极化图等)作为现代腐蚀理论起始,至今才只有80多年,其后,经美国尤里格、方坦纳,德国瓦格纳,前苏联阿基莫夫、费鲁姆金,比利时布拜等大批学者努力,使腐蚀成为一门发展极快的新兴学科,已初步形成系统的电化学腐蚀理论体系。1930年左右,国外高等教学纷纷开设腐蚀课程,我国高校在1960年后也开始讲授腐蚀课程。现代腐蚀理论建立在金属电化学理论基础上,以物理化学和材料学作为两大基础,特别是物理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、电极过程动力学和多相反应化学动力学等内容。
本分三章介绍电化学腐蚀理论,即:腐蚀热力学、腐蚀动力学和钝化理论。它们分别问答:材料腐蚀倾向、材料腐蚀速度和材料表面结构对腐蚀速度影响等基本问题,
对非电化学反应造成的腐蚀,如:多数非金属材料、复合材料的环境腐蚀(有时更多称为:老化、降价、脆化、风化等),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,至少没有形成特色,一般可按其反应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。
腐蚀的理论发展是促进防腐板发展的动力源泉。